當天氣進入到秋冬轉換之際,氣溫一下熱一下冷,最常聽到一聲💥”碰”💥,磁磚因為熱脹冷縮不是翹起就是爆開,也就是俗稱的”彭共”。
昂睦在這邊提醒大家若發現磁磚有裂縫時,可先敲敲看磁磚表面,若只有一兩塊隆起破裂,進行修復即可,千萬不要這片地板或是牆壁爆光光才後悔莫及🤦♀️🤦
一般來說家中地磚隆有四大原因:
1、地磚縫隙尺寸處理不當,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太小,就容易引發磁磚層的拱起現象。
2、裝潢的時候,師傅鋪貼磁磚若整平方式偷工減料,也會造成磁磚翹起現象。
3、另外就是在貼地板磁磚時,最初鋪設的水泥地面的品質較差,磁磚的水泥與原來的地面結合度不佳,地磚隆起的問題也是很常見。
4、當氣溫變化劇烈變化時,最容易導致磁磚爆裂,無論任何品牌或是材質的磁磚都會受到熱脹冷縮影響,遇到太大的溫差變化,爆裂的情況時有耳聞。
昂睦提醒各位,若磁磚爆裂面積沒有很大的話,要趕緊找施工團隊敲破切開,否則底下的空氣產生推擠效應,一些不夠牢固的磁磚就會一直被擠壓出來,到時磁磚就像跳舞一樣🤸♀🤸,一塊塊隆起,到時修補會非常不容易喔。
要怎麼處理磁磚彭共?
昂睦處理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打掉重鋪,另一種則是局部修復,說明如下:
(一)地板磁磚打掉重鋪
當家裡遇到大面積的磁磚爆裂、隆起,也就是整個地面結構已經被破壞,如果單單只要局部修復,全部重新鋪設雖然會比較花時間、費用高一些
但是打掉重鋪,才能確保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施工水準,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作法。
如果選擇全部打掉重做,這麼浩大的工程建議昂睦多年來的經驗豐富,可視家庭需求與我們討論是要改用木紋地板或是一樣鋪設磁磚。
(二)局部修復磁磚
若發現家中磁磚只有輕微裂縫時,可先觀察地板表面,如果只有三到四塊隆起破裂,那麼趕緊進行局部修復即可,否則等到整片澎共,再請地板修繕來處理,那絕對非常劃不來。
昂睦所提供的磁磚修補技術有五大特點👍:
尤其灌注修補工法與傳統泥作工法最大不同在於灌注修補工法不需要敲除磁磚,另外除了方便針頭注射,必須切開磁磚的切割聲外,幾乎沒有噪音跟灰塵
通常只要一兩天時間就能完工,民眾不必搬家拆裝潢,施作費用也最經濟實惠
而且灌注工法最大特點就是不會有水泥,所以施工的時候,不會讓家裡灰塵滿天飛舞,不需要二次清潔
我們的施作案例
局部施工
地板重鋪
臺灣氣候溫差大,有時也有地震,磁磚膨脹爆裂問題時有耳聞,所以平時要觀察磁磚是否有隆起或輕微裂縫的現象,建議就要及早處理與補強
當您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是臉書,拍照給昂睦專業施工團隊,讓我們搞定您家中磁磚爆裂的問題喔💪
連絡電話:03-667-0518
公司地址:300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二段8號
FJ1548RGRFG165VRGR |
地磚使用的時間久了,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桃園磁磚破裂工程
一、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1、自爆,地磚鋪設的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自曝,因為室內溫度變化導致瓷磚受到牆體的壓力,時間久了就會自爆。 新竹瓷磚施工翻新推薦
2、熱脹冷縮,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夏季,不同材料的伸縮係數不一樣,牆體的主要材料為鋼筋混凝土,與它比起來瓷磚的伸縮性數要小很多,那麼當溫度變化時,瓷磚幾乎沒有變化,即溫度下降時牆體就會收縮,而瓷磚收縮的很慢,這就會使瓷磚被牆體擠爆。
3、粘合劑品質差,一般鋪貼瓷磚都會拿水泥砂漿為粘貼劑,將水泥與砂漿依照1比1的比例配比,假如配比不恰當,則無法達到需要的粘度,桃園瓷磚破裂修繕推薦此外砂子的含土量太高或品質不達標,也會導致粘貼不牢固,從而出現瓷磚空鼓、脫落的情況。
二、瓷磚鋪貼的注意點是什麼呢 新竹磁磚凸起破裂修繕推薦
1、選購瓷磚時要確保外層包裝上面的各種標識齊全,像是型號、顏色、尺寸等等。
2、同一平面施工的瓷磚型號與尺寸必須統一,否則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美觀。 苗栗瓷磚凸起收費
3、鋪貼瓷磚以前需確保牆面平整穩固,因此需對牆面做處理,像是找平、噴水、除雜等等。 桃園地磚膨拱翻修費用
4、鋪貼的時候必須做好各個步驟的檢查與複查,假如是大面積的施工領域,需將它分成幾個小湯圓來檢驗,正常是每50平米當做一個檢查單位。
苗栗牆壁瓷磚隆起收費小編總結:以上就是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從上述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導致它爆裂拱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具體是哪一種?
只要依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我們在處理這種問題時,需依據它的緣由來選擇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在達到修理目的的同時避免很多麻煩,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苗栗瓷磚工程翻新推薦
黑夜中也健步如飛的路 文/蔣方舟 大學4年,我聽了無數次講座和演講。在所有這些演講中,聽眾最多的,當然是那些創業成功者來做的演講。 演講結束之后,有3個問題被問得最多:“第一,你覺得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營業額是多少?第三,你們公司現在招人嗎?麻煩給一個發簡歷的郵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這些以招聘和廣告為目的的演講,題目中一定包含著“夢想”兩個字。 從那時候開始,我對“夢想”這個詞產生了懷疑。 現在,當我打開電視,聽到最多的詞也是夢想。一個又一個年輕人說:“音樂是我的生命,我不能沒有它,所以我來了。”意思是:我想紅。臺下的評委問:“你的夢想是什么?”臺上的選手說:“唱歌給更多的人聽。”意思還是:我想紅。 成為明星是夢想,成為冠軍是夢想,答對5道題目打敗4個人闖過3關也是夢想,甚至上電視3分鐘就被速配了一個戀愛伴侶,暈暈乎乎地就牽手下臺也屬于“夢想”. 我們是多容易被詞匯迷惑啊。自從有了“成功人士”這個稱謂,我們對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為堂金做馬”;自從“夢想”這個詞被濫用,它所指代的內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鳴大放”,路人皆知。 如果馬丁·路德·金活在當今,他會不會說:“我有一個夢想……不過跟大家都差不多……” 1個月前我去臺灣,在大街小巷宣傳的,是一部臺灣本土電影,叫作《世界第一麥方》,梗概是:作為主角的年輕人有著坎坷的童年,經過不斷地打拼奮斗和經歷挫折,終于成為世界面包冠軍。 “做最好的廚子”,“開計程車也能有很棒的未來哦”,這是臺灣現在對于年輕人的勵志教育。 說實話,我看了之后,那種“大國”的自豪感立刻就涌上心頭,壯哉我大陸,臺灣果然是個小地方,這種“不入流”的職業竟然也拿來宣傳。 我去臺灣見到一個報社的社長,他說他的兒子讀了臺灣最好的大學——臺大,然后去哈佛讀了經濟學,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學位修完之后,他的兒子對他說:“爸,我該念的書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現在,我要去實現我的夢想了。” 按照我們的猜測,他兒子應該是去創業了才對,結果,那個年輕人現在成了一名很優秀的西餐廚師。 我聽完這個故事,忙不迭地對報社社長深表同情,他卻非常詫異,他說自己非常為兒子感到自豪。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稱為夢想;高學歷的年輕人去做飯,他的父親很為這種選擇驕傲……這種種的命題,我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和理解,才承認:或許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因為不得不工作,他選擇這項或那項職業,不是出于熱情,生存環境才是他們選擇的依據。 可厭的工作、無趣的工作,僅僅因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備受重視的工作——不管那項工作有多可厭、多無趣,這是人類最殘酷無情的磨難之一。 我們長久以來受此磨難而不自知,每日萬分苦悶卻不知它何起何終。 我們長久以來只承認一種“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否定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長久以來以他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去聽來自“過來人”的每一句規勸和告誡。 我們長久以來,都陷入對他人光鮮生活的羨慕,想走他人走過的路,到達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們長久以來都忽視的一個簡單的真理是:每個人選擇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我同意顧城的話:“一個徹底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那條路永遠會清楚地呈現在你面前,這和你的憧憬無關,就像你是一棵蘋果樹,你憧憬結橘子,但是你還是誠實地結出蘋果一樣。” 一個徹底誠實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飛的人,內心只有一種聲音。他人的勸誡、世俗的虛榮、生活的誘惑、權力的脅迫,這一切都無法入耳、入心。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的東西。 堅定地成為自己,同時關心他人的命運。學會愛這個世界,但隨時準備好與之抗爭。這就是我每日對自己說的。 蔣方舟:清醒地成長 蔣方舟:給清華大學的一封信 蔣方舟:高 三,不相信傳說分頁:123
太聰明的人往往是失敗的 文/林娟 有傻瓜的地方才會發生奇跡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氣質高雅,因此成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她表達了愛慕之情后說:“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說:“容我再考慮考慮!”事后,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與壞處,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究竟該如何抉擇?他因此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 最后,他終于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后會是個怎樣的情況,他還不知道。對!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后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此后,哲學家抑郁成疾,臨死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對人生的批注——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后悔”。哲學家死之前終于明白,聰明的狐貍為什么常常落不到好下場了,因為他們經常“聰明反被聰明誤”。 聰明人往往忘記了高貴的頭顱也是由雙腳來帶動的,他們太自負太依賴于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動,比如他人。有首耳熟能詳的老歌叫“傻瓜力量大”,適當的“傻”如同恰到好處的“自卑”,那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 如果漂流到一個荒島,只能帶三樣東西,你會帶什么?許多人回答:一棵檸檬樹,一只鴨子,一個傻瓜。為什么不帶聰明人而帶傻瓜?因為聰明人會砍掉檸檬樹,吃掉鴨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執著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種瓜得瓜。傻瓜是一種天分,有傻瓜的地方才會發生奇跡。 要把“聰明”轉化為“智慧” 有句老話叫“知易行難”,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諸行動卻很難。聰明人喜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瀟灑,但是,他們往往只限于“頭腦風暴”,而不善于與人打交道,剛愎自用,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歷史上的周瑜何等聰明,但結局卻是悲劇。現代企業管理中,無數次商場上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證明了這個樸素的真理:很多人,他們有著最聰明的頭腦,有著最敏銳的商業嗅覺,一拍腦子,點子就來……但是,有了這些素質的人,卻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但事實卻真的如此。 有人這么界定“聰明”的含義——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順著這個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并不絕頂聰明,相反,他們可能還曾是差生。 有個統計數字顯示,他們中最多只有不超過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絕對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們成功了。我們或許還能夠回想起中國企業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們嗅覺靈敏,腦筋活絡,甚至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后企業界最聰明的一撥人。 比如說,他們能夠在美國的“偉哥”尚未進入中國市場之前,率先搶注中文商標并推出號稱功能相似的產品,以此贏得市場轟動;他們能夠迅速洞察中國消費者的心理,精心包裝各種概念性的保健產品并迅速形成市場規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們也能夠在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招標會上豪情萬丈,一擲億金……時至今日,這些聰明人又在哪里?有的失敗了,有的很失意。 聰明人機會是很多的,可是往往定力不夠,最后一個個栽倒在某個美麗的陷阱里。他們很容易自負、浮躁、急于求成,在變來變去中,連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聰明本不是壞東西,但它可能壞事,它只是初步的,我們必須通過實踐去把聰明轉變成智慧,因為智慧而促進實踐,在智慧的基礎上行動,才能夠事半功倍。轉變的前提是,你必須身體力行才可以。 成功需要阿甘精神 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名叫阿甘的美國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進小學都困難,但是,他幾乎做什么都成功:長跑、打乒乓球、捕蝦,甚至愛情,最后,他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比他聰明的同學、戰友卻活得并不成功。這是對聰明的一種嘲弄。 阿甘常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媽媽說,要將上帝給你的恩賜發揮到極限。”這部電影表達了美國人的一種成功理念: 成功就是將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個人素質主要包括形體素質、智商、情商(心理素質)三個部分。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決定一個人成功的諸多要素中,居核心與決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見,學歷不高的人總是當上了老板,而高學歷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備高學歷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它只是具備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 阿甘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拜賜于他的輕度弱智、不懂得計算輸贏得失。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簡單堅持,認真地做、傻傻地執行。很多時候企業里缺的不是“聰明人”,而是這樣的“傻子”。 聰明人遇到問題總是怨公司、罵上司,算計著要有一分收獲才肯一分耕耘,沒多少收獲便不肯耕耘了。每個決策,每個命令,都要看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損失,如果不劃算,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殊不知,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獲,后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獲。阿甘并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負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計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他的“單純”或者說“執著”。 我們常以智商來決定一個人聰明與否,但再聰明的人也有其短,再笨的人也有一長,例如阿甘雖然智商低,可他跑得很快、會吹口琴、會打桌球、會養蝦,可見凡事都是學習而來的,只要肯花功夫學,一定能在某一領域有所發揮。 人生常常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在摸索中學習到許多可貴的經驗,并且吸收了別人累積的智能,智能才是帶領我們走向幸福人生的關鍵,這與智商無關。我們也許都比阿甘聰明,可是我們都不能夠專注于一件事上,雖然做了很多事,卻常常失敗。阿甘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比別人專心,結果他成功了。 話說回來,聰明不是錯,更不是罪,關鍵是要聰明地利用好自己的聰明,這樣,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而不會讓它成為美麗的包袱。 失敗也不怕,那是在為成功做加法 那些永遠不去嘗試的人,是絕不會失敗的 走出失敗,才是成功之上的成功分頁:123
那些個成功的年輕人 編者按:這是豆瓣網友“杰克叔”的日記,講他在這些年遇到的優秀年輕人和其特質,值得細讀。 第一個優秀的年輕人 我曾經碰到過一些優秀的年輕人,讓我感到,其實人類中永遠有一些人,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年輕人比我大2歲,是一家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4年前我第一次和他見面的時候,我想和他請教的問題,是如何做職業選擇的問題。 開始談話的時候,他問了我一下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看法,我遇到過幾個這樣的投資者,覺得有些無聊,但也耐著性子逐個說了一下對這些公司的看法,大都是泛泛而談。有些投資者會聽你說話毫無反應,有些人則會中間打斷,開始滔滔不絕的談自己的想法。他比較安靜,仔細聽完,在某幾處贊同我的看法,其他大部分看法不予置評。(1。他的思維很靈活,有自己的看法,但隨時考慮別人的想法)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關于百度,我問他能不能short,他仔細想了想,說了一些理由,說short其實遠遠不如long的機會更大。因為他從百度上面賺了許多錢,所以我猜想他可能是慣性思維,也沒在意。(2。后來百度又漲了好多倍,從400塊到現在的1600塊,他是少數在百度的大走勢上面賺到大部分錢的人之一) 后來和他開始聊職業選擇,他談了一下他的經歷,如何從華爾街來到中國,遇到的挫折等等。我問MBA是不是必要的,他的回答很簡單但是很肯定,有沒有MBA都沒關系,但年輕很重要。(3。MBA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否認MBA的作用在金融業里更需要智慧)。 這次聊天印象很淺,回來就丟在腦后了,然后后來一次次的聽朋友談到他的戰績,越來越讓人佩服: 4、看好分眾而不是航美(分眾的LED是自己逐個去談下來的,有壁壘,航美靠大客戶沒有壁壘)。 5、看好新浪但并不是完全樂觀(因為認為新浪不是Facebook,缺乏承載廣告的能力,而在150元退出) 6、看好360buy,成為最大的股東并已經賺了5倍(通過研究管理層發現360buy的管理層更加有執行力,認為當當在目前的早期階段不應該追求盈利而是應該追求規模) 他的邏輯從來都是很簡單,別人都聽得懂,而他一次次的從中賺到大錢。許多人喜歡談論邏輯和思維,但往往復雜到不知所云。也有許多優秀的年輕人急于和別人爭辯,認為自己比別人的看法更加高明,其實爭論毫無意義。 這個人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善于傾聽。如何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在擁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能清晰的聽見別人在說什么并認真考慮,才是聰明的開始。 聰明人,從來不會捂上耳朵。 第二個優秀的年輕人 其實優秀和錢沒關系,第二個年輕人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8年前我創業遇到了挫折,心灰意冷的躲到學校里讀碩士。 開學的時候,遇到一個圓圓的年輕人,他看起來真的是太圓了,大耳,厚鼻,寬額,像個小彌勒佛,斜背著小書包,一幅過去高中生的樣子,交談起來,非常認真聽完你說話,然后認真回答你。 我對太老實的人往往在意不多,只是覺得他性情隨和,就常常一起吃飯,聊天。他的生活很簡單但沒規律,睡覺,看書,打游戲。打游戲不分白天黑夜,必須一次通關,然后睡覺,看書也如此。 我那時沒錢,就做咨詢搗漿糊,看他沒事可做,有些時候就拉他幫我干活,然后分他一些錢。幾千元雖然不多,他卻很開心,慢慢對做PPT有了興趣,常常不睡覺的做PPT。經常是我飛來飛去做項目,他在后方幫我把PPT趕出來。 過了半年,我發現他的PPT做的非常快,也非常好。常常晚上說的東西,第二天早晨就做完了。這個讓我吃驚不小。就問他為什么做這么快,他想了想,說也不知道為什么,覺得有趣就一直做下去了。 很快過年了,他回湖南老家,回來的時候,給我一個很大的文件,我打開一看,是兩千多頁PPT。然后和我說,在鄉下沒什么事情,就把專業的研究內容做成了PPT。白天睡覺,晚上打開電腦做PPT。 我總算明白,我遇到了異人。 仔細想起來,他不算勤奮的人(很少運動),也不善鉆營,但鄉下的純樸和超越常人的執著認真,讓他做事很難不成。 快畢業的時候問他去哪里工作,他說還沒考慮,眼神很坦然。等學校發了證,他收拾東西去了湖南衛視做實習生,第二年給我電話,說轉正了,再一年和我談起,說深得臺長起重,所有的發言稿都是他來寫。我就笑問,PPT是不是也交給你做。 這個過程,可能沒有幾個畢業生經歷過,但在他身上,一切都很自然。 這樣的人,自然信佛。他寫詩,常常短信我他的長詩,每每都談及輪回無常,但虛無似乎和他沒關系,他一直在認真的研究自己和佛之間的關系。 做成事情的人,都有一顆鄭重的心。 第三個優秀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比我大8歲,我不知道該不該叫他年輕人。 許多年前,我給微軟做項目,他是客戶方,見面前,同事就告誡我,這個臺灣佬不好打交道,我也沒當回事,共軍怎么能打不過國軍? 第一次見面,換了名片,他就開始背簡歷,我UCLA畢業,最早在麥肯錫做顧問,然后在P&G做產品經理,然后在Ebay。。。。。等我聽暈了,他也說完了,然后開始看著我。 項目不好做,他要求很多,許多細節到標點符號的需求,讓我很懷疑,這人是一個部門總經理嘛?感覺比一個小兵還要八婆啊。 我愛面子,雖然遇到很難做的事情,很變態的要求,總不好意思拒絕,就一次次在折磨自己中改進,4周后,項目終于做完,感覺好長的一個月,每天回到辦公室都罵他許多遍。 但最后一天,還是被他感動了一下,他和我從頭到尾過了一遍報告,確認沒有錯誤。然后就一遍遍的教我去怎么講,說麥肯錫會怎么講,遇到別人提問怎么應對。講的很認真,我覺得一個月的辛苦沒有白費,總算有所回報。 然后,他和我講了一番話,我知道你做項目很辛苦,但你日后看,這段辛苦的日子,應該會是成長很多的日子。只是在過程中,比較辛苦。把吃苦當作吃補,擁抱改變,熱情學習。只要有正面的能量,其他的技術,都是時間磨,能學會的。 第二天,他請來了不少頭頭腦腦,我覺得自己講的蠻好。講完回去,收到他的郵件,贊揚我的項目做的好,還附了許多評價。 再后來加了msn,就常常騷擾他,和他聊聊工作,他先是去了商用事業部做總經理,后來因為win7黑屏事件離職,然后回了臺灣。事業雖然起起伏伏,但感覺他一直兢兢業業,專業的態度讓人佩服。 剛才和他在msn聊工作,他的最后一句話,突然讓我有所開悟。 上班一定有瓶頸和壓力,區別只是心態。 第四個優秀的年輕人 那年9月,在清華里面復習,準備考研。認識了一群考友,有一個女孩子,非常瘦弱,人非常沉靜,也不說話,就一直復習。 中午吃飯,問她是應屆還是在職,她想了想,說我是一個咨詢顧問。我注意到她說這話的時候,眼睛亮了一下,然后不吭聲,看我的反應。我比較土,沒聽過這詞兒,就條件反射的問,咨詢顧問干嘛的? 后來得知她大四考研沒考上,就去北大縱橫打了半年工,攢夠生活費繼續考研。 再后來就聽她說了許多咨詢的故事,讓我對這個行業徒生好感。現在想,那是她眼里的咨詢,并不是現實的咨詢行業。 考完我們這群考友也就鳥獸散四方。她被光華錄取了,然后讀研,后來畢業去了廣州,在WatsonWyatt做顧問,后來換到另外一家,想起她的眼神,覺得有信仰的人得償所愿,大善。 去年底我有一次去深圳,突然想起來,給她打個電話,正好她在深圳做項目,約好見面聊聊,N多年沒見,看起來更加瘦弱,弱不禁風,不過已經是中國區的咨詢總監,談吐成熟自信。 聊來聊去就聊到了咨詢,問她還加班嗎?她說,比以前好多了,現在每個星期我只熬夜一天。 我無言以對,就再問她,你覺得做咨詢值得嗎?她說,我和其他顧問是不同的,我從來不忽悠,我只是承諾我能做到的,全力以赴面對客戶,我是一個真正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顧問。 聽的我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這是一個讓我感動和敬佩的女孩子,對于咨詢,她有傳教士一樣的信仰。八年咨詢,熬干心血累壞身體,辛苦嗎?在一個充斥著“江湖騙子和自大狂”的行業里面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值得嗎?這些問題對她似乎不重要,八年過去,她的夢想似乎沒有褪色。 成事業者,多有宗教般的虔誠。 第五個優秀的年輕人 我認識他是在一家國內的小咨詢公司,2005年。 那時候讀研究生,沒錢,去咨詢公司打工,很辛苦,全職也不到1萬塊錢。他和我一樣,讀研究生,沒錢,打工掙錢養活自己。 咨詢公司的本質就是忽悠,無論大小,這是我后來明白的。當時只是覺得做的許多東西都是扯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web2.0神馬的,常常感覺煩悶。我們倆總在一起聊天,我發現他心態很好,對于任何事情都是一笑而過。 我加班,他不加班,問他,他說反正都是忽悠。我在意項目的結果和客戶的反饋,他不在意,問他,他說反正都是忽悠。我想去更牛逼的咨詢公司去看看,他不想去,問他,他說反正都是忽悠。我常常覺得公司管理可以提高改進,他對這些毫無興趣,問他,他說反正都是忽悠。 慢慢的,我把他歸到胸無大志的一類人,覺得雖然聰明,但不夠勤奮,難成大器。 后來我去了外企,后來我去互聯網公司,后來我去了投資銀行。他研究生畢業后,也想去外企,未遂,最終加入一個創業團隊,繼續做互聯網咨詢。 今年他告訴我,他去了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總監,隨便和我說了薪水,說實話,我很吃驚。但想想也可以理解,他們那家小研究公司現在也是行業的三家之一,名聲慢慢出來了,很不錯。 和他相比較的,是這兩年我見過太多的麥肯錫/BCG的顧問,紛紛加入百度騰訊這樣的公司,甚至是奇虎優酷這樣的小公司。那些勤奮的優秀的年輕人,在麥肯錫辛辛苦苦做三年,或者去美國讀書,才能拿到加入百度騰訊的門票。和他們相比,我這個朋友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看好一個行業,然后呆下來了。 上面提到的那家本土咨詢公司,出了許多互聯網行業的總監VP,人稱黃埔軍校。我想起這個朋友,還有我行業里認識的許多朋友,就會聯想到巴菲特關于池塘里鴨子的比喻,其實,許多時候,我們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形勢永遠比人強。有智慧,不如乘勢。 第六個優秀的年輕人 第一次見到她是一個會場,陽光、青春、靚麗,過來和我換名片,然后就是習慣性的恭維,看了一眼名片,是一家本地投行的經理,看主業是做TMT行業并購的財務顧問。 此后就總是接到她的電話,請教各種行業問題,后來了解到她剛留學回來,看好互聯網行業,就跳進來,從小公司開始做起。 再后來她跳去了德勤并購部門,她很喜歡組織行業聚會,我也會去參加,每次聊到最后,她就會講她的金融夢想,說她最后一定會去做沖基金。沒錯,對沖基金,這是我第一次親耳聽別人說這個詞兒,感覺很有意思,但想想,華爾街是很遙遠的事情,超過我想象力了。 她認識了好多好多的人,似乎每天都在認識人,各種各樣的人,TMT行業的,從企業老總、管理人員到普通的運營人員,她總是介紹各種人和我認識,我開始佩服她的社交能力。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電話,電話那端,她平靜在說,Jack,我去了Lazard。 我很為她高興,Lazard,華爾街并購業務第一名的投行,《最后的大佬》的主角。 夢想就是這么成為現實的,她開始成為street上的一員了。 她還是不斷和我講對沖基金的夢想,我不知道該相信還是不相信,不過并購和對沖交易確實差太遠了,我也無法給她什么建議,只能聽她說她的夢想。 故事的結局我還不知道,她今年跳槽去了一家投行的研究部,開始做sellside的分析師。我想,她總有一天會走到buyside,去做一只全球的對沖基金。 許多朋友一直期待我寫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ok,現在,你得到了。 第七個優秀的年輕人 第一次和他吃飯是在前八家的一個大排檔,零四年。那時候我對媒體感興趣,他常給報紙電視臺做顧問,大家都叫他博士,說他資深。我就約他出來吃飯,他吃的不多,話也不多,長的像周星馳,說話也像,話很少但沒有廢話。他的低調讓我略微失望,這和我認識的麥肯錫的咨詢顧問們截然不同。 然后我們倆就合作做了一個項目,給一家報紙做戰略規劃。(名人名言 www.lz13.cn)項目啟動,我倆飛到客戶的城市,我算真正開了眼,他還是話不多,但句句說中要點,深深的打動了客戶,客戶很滿意,項目順利完成。我就問他,你為什么能打動客戶?他想了想,你得明白他們在想什么。 需要說的是,他只是比我大三歲,而且他并不是博士,這并不妨礙他在行業的聲譽,他寫書,講課,還主持了一個高校的媒介研究中心,我很欣賞他的才華,把他介紹給我的導師,他跟著我導師讀了媒介研究的博士,現在是名正言順的博士。 幾年后的一天,他突然邀請我去參加一個酒會,去了才知道,他竟然創業了,一家IT企業給他投資了五千萬讓他做一個移動互聯網的項目,他以創始人&CEO的身份侃侃而談移動互聯網的大好前景,和幾年前一樣,他談論日本的創新,談論新技術的美好愿景,談論公司的未來,席間,VC投資人,互聯網里各色面孔穿梭,大家都稱贊他是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專家,讓我恍然隔世,想起幾年前,人人都稱贊他是媒介管理專家。 他邀請我說幾句,我說,我認識博士多年,他善于發現產業的前沿趨勢,多年來他的研究和分析給了我很多的思考,他是一個讓我很佩服的專家。 我是由衷而言,他是專家,一直都是,時代需要他做什么,他就會做什么,而且會做好。他先成就了博士的聲譽,然后獲得了博士文憑,先建立了咨詢顧問的聲譽,然后成為咨詢顧問,先當上了互聯網公司的CEO,然后成為互聯網專家。 牛人,從來不需要準備。分頁:123